11月过后,多地“用工荒”问题凸显。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两年下降,不少务工者选择返乡就业。专家指出,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,而合同短期化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也加剧了“招工难”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多地节后遭遇“用工荒”
春节过后出现“用工荒”,已成为近些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,今年也不例外。据报道,广州、武汉、北京等全国多地在节后遭遇“招工难”。
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调查,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.33万人;武汉市人社局调查统计测算,今年武汉企业缺工9-11万人,比去年增加1-2万人。
为了应对“用工荒”,很多企业将招工阵地前移,到火车站、汽车站、劳务介绍所等一线“抢人”,有不少企业上调薪资,还有的企业鼓励老员工带新人回厂,每带回一名新人最高可奖励1000元。
劳动年龄人口两年下降
对于多地出现的“用工荒”,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,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,一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二是合同短期化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也加剧了“招工难”。
张车伟指出,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连续两年下降,劳动力需求却未减弱。近两年城镇新增就业创新高,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拉动作用增强。在供给力量减弱、需求力量增强的情况下,劳动力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,这是造成招工难的一个根本性原因。 “合同短期化也加剧了‘招工难’。”张车伟表示,出现招工难的单位或企业一般都是招收的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,员工和企业签定的往往是短期合同,造成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,同时也使得很多农民工没有融入到城市当中,像候鸟一样在老家和就业地之间来回转移。
不少务工者选择返乡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,这也被认为是沿海地区出现“招工难”的原因之一。
调查数据显示,2013年广州外来务工人员人数首次出现下降。其中,来自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、河南的务工人数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。
在城乡一体化推进、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等作用下,中西部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就近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在逐渐增加,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“家门口”就业。在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、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逐步改善的情况下,不少原来在北上广等城市工作的外来务工者,因为其收入无法承受高物价水平,也无法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,而选择了返乡就业。
多举措缓解“招工难”
“需要注意的是,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,另一方面还存在大学生就业困难,这是劳动力市场中一种典型的结构性矛盾。”张车伟表示,这一矛盾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持续下去,也是当前就业工作当中需要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。
对此,张车伟指出,要推进转型升级,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,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。
此外,要进一步稳固劳动关系,让农民工有稳定的就业,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让劳动者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,能让农民工留得住,并在企业和城市得到长期发展。
对于企业来说,“招工难”也倒逼其自身的转型升级。专家认为,企业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。专家还指出,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工作生活环境。企业要转变观念,除了注重生产,还要注重员工的生活品质和长期发展,在事业留人、待遇留人、情感留人、权利留人等方面做好文章
服务热线13570886081刘先生
网站http://www.xmyjg.com |